欢迎访问衡水学院教育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估中心网站!

当前位置: 首页   >   工作动态   >   正文

基于本科教学审核评估的“三个五”教学质量保障模式初探

作者:    信息来源:    发布时间: 2019-04-17

基于本科教学审核评估的

“三个五”教学质量保障模式初探

宋根壮  彭学君  韩伏彬

要:教学质量保障模式是教学质量保障体系从理论通向实践的桥梁。“三个五”教学质量保障模式遵循国家教学评估和转型发展政策,以全面质量管理理论和协同理论为基础,意在从新的视角拓展教学质量保障模式,从子系统的构成、保障环节的实施、运行机制的构建等三个方面提出了实践构想,以期创新模式,提升学校教学质量。

关键词:地方本科院校;教学质量保障体系;“三个五”教学质量保障模式

一、引言

(一)问题提出

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以及即将步入普及化发展,如何在数量增长的情况下持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成为引人关注的焦点。当前各高校在国家教育评估制度的框架下,纷纷建立健全内部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确保人才的综合素质和竞争力。然而,在学校内部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建设与运行中,出现了两种不良倾向:一种是多数高校依然沿用传统的老三样,即领导听课、教学检查、教学评价,致使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简单片面,毫无特色;另一种是部分高校套用国际质量管理认证体系(ISO9000),将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机械化、复杂化,甚至繁琐化,一定程度上违背了高等教育的规律。根据现有不足,我们在综合考虑国家政策和学校实际的基础上,提出了“三个五”教学质量保障模式的构想,以此确保学校教育教学质量。

(二)研究意义

关于学校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研究国内外已经非常多,整体呈现出纷繁多样,层出不穷的趋势。但是,关于学校教学质量保障模式的研究数量较少,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因此,本文尝试提出“三个五”教学质量保障模式。这将对于深化教学质量保障模式的理论研究,丰富和拓展教学质量保障模式的类型内容,以及在推进“四个回归”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的背景下提升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三)研究概述

2013 年教育部发布了 《关于开展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的通知》(教高[2013]10 号), 其附件中的评估方案将质量保障上升为一级指标纳入评估范围,并在审核要点中提出了学校质量保障模式的概念,强调各学校质量保障体系可以结合本校实际情况采取不同模式。从实践探索上,我们认为,目前质量保障工作做得较好且获得公认的主要有黑龙江大学模式、同济大学模式、大连海事学院模式、常熟理工学院模式。在理论研究上,龙跃君等人认为,高校教学质量保障模式是指在特定的方法论指导下,采用特定的管理策略和管理手段对高校教学质量实施保障的一套理论与实践。[1]张振宇从高校内部教学质量保障实践角度出发,认为主要有黑龙江佳木斯大学的“四柱”模式,广西师大的“六系统”模式。[2]此外,还有哈尔滨商业大学提出的闭合型教学质2018 年第 4 期量监控与保障系统模式,[3]中南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提出的教师、学生和管理人员三主体翻转协同创新的“三转”质量保障新模式,[4]以及邯郸学院“五个三”模式,[5]保定学院的“二三四五”模式,[6]廊坊师院“三三三”模式。 这些模式在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中均受到专家认可。[7]此外,孙菜详,胡秀荣,李进才等人针对涉及高校内部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三届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通过梳理、归类、实地调研等方式,将我国高校内部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模式划分为内外结合的全方位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模式、基于各种管理理论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模式、基于质量内涵建设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模式、以校内评估为主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模式和网络及时监控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模式等五种。[8]上述高校教学质量保障模式实践和相关理论研究对于广大地方本科高校探索和凝练自己学校教学质量保障模式无疑具有重要的借鉴价值。

二、“三个五”教学质量保障模式理论探索

(一)教学质量保障模式概念界定高校教学质量保障模式与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有关,但目前还没有一个统一的内涵界定。一般而言,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是指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校内工作体系和运行机制[9],即学校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构成内容以及各部分之间的关系。模式,现代汉语词典解释为“某种事物的标准形式或使人可以照着做的标准样式”,[10]是理论通向实践的桥梁, 具有一般性、简单性、重复性、结构性、稳定性、可操作性等特征, 其实质是解决某一类问题的方法论,一般回答是什么和怎么做的问题。 因此,我们认为,教学质量保障模式是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及实现体系目标的方法和手段。

(二)“三个五”教学质量保障模式含义

“三个五”教学质量保障模式是依据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指标体系,结合学校自身运行实际归纳出来的一种模式。其由三部分组成,一是构成学校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五个子体系,即定位与目标系统、师资队伍系统、教学资源系统、 培养过程系统和学生发展系统;二是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运行环节,由质量目标、质量标准、质量检测、信息反馈、质量改进五个环节组成;三是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运行机制,主要包括教学督导、教学评估、目标考核、经费审计、执纪问责五个方面。

(三)“三个五”教学质量保障模式提出的依据

1.政策依据

一是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政策。引导地方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是教育部领导在经过慎重考虑和在试点开展的基础上作出的重大决策。地方本科高校转型意味着学校要开展全方位、深刻性的变革,但其核心是人才培养模式的变革,路径就是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具体涉及到人才培养目标、专业设置、人才培养方案、师资队伍、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一系列的调整变动,最终目的在于培养出社会行业企业需要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但要保证上述人才培养各环节的质量,则必须加强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建设,形成有效的教学质量保障模式。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在

《关于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指导意见》中指出,建立适应应用型高校的人才培养、科学研究质量标准、内控体系和评估制度,将学习者实践能力、就业质量和创业能力作为评价教育质量的主要标准,将服务行业企业、服务社区作为绩效评价的重要内容,将先进技术转移、创新和转化应用作为科研评价的主要方面。[11]这说明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发展政策不仅要求转型高校重视建立教学质量保障体系,而且对学校服务社会和人才培养的标准都作出了严格而明确的规定。“三个五”教学质量保障模式主要围绕学校转型发展的各方面工作,从人才培养目标分解、教学各环节质量标准细化以及教学内容、方法、评价等方面着力,确保人才培养效果与培养目标的达成度。

二是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政策。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规定了“国家实行教育督导制度和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教育评估制度”,《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 进一步规定了高等学校的办学水平、教育质量要接受教育行政部门的监督和由其组织的评估。从上世纪 80 年代末以来, 由教育部组织开展的优秀评估、随机性评估、水平评估、合格评估直到目前正在开展的审核评估,形成了国家教育质量外部质量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是 2013 年开展的审核评估, 在评估指标体系中单独将质量保障列为一级指标进行评估,是其他类型评估所没有的,其目的是引导高校建立健全内部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正像教育部高等教育评估中心刘振天处长撰文所说,“审核评估重点不在于评价学校某项具体工作做得如何,关键是看学校内部是否建立了有效的质量保证体系”。[12]也就是说,高校是教学质量的主体,需要建立自我评估、自我约束的长效质量管理机制。 我们认为,审核评估的前五个审核项目其实就是高校内部运行的五个关键方面,这五个方面的关系理顺了,工作做好了,学校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就水到渠成了。 因此,我们提出的“三个五”教学质量保障模式的子系统主要根据审核评估前五个审核项目,对各高校都适宜,具备了模式的普适性特征。

2.理论依据

一是全面质量管理理论。众所周知,泰罗的科学管理理论的最大贡献是摆脱了经验管理,制定出了有科学依据的工作定额,法约尔的组织管理理论的最大贡献体现在对管理职能的划分和管理原则的归纳上。梅奥等人的行为管理理论的最大贡献在于发现了员工的工作态度、人际关系是影响生产效率的最大变量[13]。那么,起源于美国 20 世纪 50 年代末,由通用电气公司的费根堡姆和质量管理专家朱兰提出的“全面质量管理理论”则突出了以组织全员参与为基础的质量管理形式,其特征主要体现为全过程质量管理、全员质量管理和以工作质量为重点等三个方面。 其原则为用户至上、预防为主、定量分析和持续改进(又称 PDCA循环,即策划、实施、检查、措施)。[14]与前三种管理理论相比,全面质量管理理论突出了用户的利益,强调了人人都是质量主体的观念。 遵循这一管理理论精神,“三个五”教学质量管理模式注重发挥学校各个管理部门的作用,将其纳入到相应的子系统, 并赋予相应的职责,除运用教学督导、教学评估等业务性质量监控手段之外,还运用目标考核、经费审计和执纪问责的行政手段,将全校各单位、每个成员、各个方面都纳入到质量管理范围,以求实现人人关注、人人有责、人人负责的质量文化。

二是协同理论。该理论是 20 世纪 70 年代以来在多学科研究基础上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学科,是系统科学的重要分支理论。 其创立者是联邦德国斯图加特大学教授、著名物理学家哈肯。 1971 年,哈肯提出协同的概念,并在 1976 年系统地论述了协同理论。该理论认为,千差万别的系统,尽管其属性不同,但在整个环境中,各个系统间存在着相互影响而又相互合作的关系,如不同单位间的相互配合与协作、部门间关系的协调。 当外部环境达到一定水平时, 子系统之间就会产生协同作用,从无序状态变成有序状态。[15]“三个五”教学质量保障模式将学校整个教学质量保障体系视为一个大系统,由定位与目标等五个子系统组成, 各个子系统既相互独立又相互依存,每个子系统都应遵循质量保障五个环节这个共同规律,在学校教学质量保障系统中通过五个工作机制促进五个子系统政令畅通、信息互通、资源共享,沟通协商,形成合力,共同致力于学校定位与发展目标的实现。

三、“三个五” 教学质量保障模式的实践探索

(一)质量保障模式的子系统

1.定位与目标保障系统

定位与目标是学校顶层设计的保障,主要是根据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和学校实际,科学设计学校发展方向和目标,确定学校人才培养目标,统筹学校事业发展规划及学科建设、专业建设、师资队伍建设、管理队伍建设、校园建设、信息化建设、财务工作、宣传工作、安全工作等各项子规划和分解年度工作计划任务,落实学校人才培养中心地位,培育和凝练学校办学特色,确保学校发展目标和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2.教师队伍保障系统

师资队伍是学校第一人力资源和发展的关键。教师队伍保障系统主要根据学校定位和人才培养工作需要,确保教师的数量和质量以及科学调控各学科专业师资分布;采取有效措施,确保全体教师师德师风优良,学术和教学研究水平高,实践指导能力强,服务地方意识浓厚。

3.教学资源保障系统

教学资源是支撑学校人才培养工作的重要条件。教学资源保障系统主要根据学校定位和人才培养工作需要,确保教育经费充足,教学经费投入到位,经费结构合理,各种设施设备、图书资料、校园环境、安全卫生、餐饮食宿等满足教学科研需求,校企地合作资源建设及利用充分,吸纳和利用校友和各种社会资源。

4.培养过程保障系统

培养过程是学校工作的核心和主体。培养过程保障系统主要保障工作内容包括招生数量充足,生源素质高,学科、专业、课程、教材建设规划科学,学科和专业设置满足社会需求,形成与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充分对接的学科群、专业链,人才培养方案制修订和执行规范有序,课程建设优质高效,建成一大批各级各类“金课”,教学大纲与时俱进,内容不断更新,实践教学学时充分、成效明显,学科、专业、课程评价科学多元,打造学科专业特色,形成学科建设有优势(重点发展学科和特色学科),专业建设有模式(人才培养模式和教学模式),课程建设有趋势(精品在线开放课和高质量应用性教材)格局,教学运行规范有序,教学场所安全整洁,设施设备运行良好,第二课堂形成丰富多彩的育人体系,国内外合作办学、师生交流不断增量提质。

5.学生发展保障系统

学生发展是学校工作的第一要务,本着以学生为本的思想原则,本组工作内容主要做好学生的思想教育和日常行为管理,做好学生的学籍管理、素质测评、奖学金发放和学生的学业就业、职业生涯、创新创业、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心理健康咨询等指导与服务以及学风建设,就业及就业评价等工作。

(二)质量保障模式的实施环节

1.质量目标环节

学校发展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是学校总的质量目标,发展规划中心牵头拟定学校年度工作目标和任务,经学校党委会议定,形成年度工作要点,各职能部门、教辅单位根据学校年度工作要点制定并实施本部门、单位具体工作目标和任务;各二级学院、独立设置教学部围绕人才培养目标、规格拟定本单位年度工作目标和任务,并贯彻落实各职能部门、教辅单位组织安排的工作任务。

2.质量标准环节

质量标准是健全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前提,是运行、监控和评估的基本依据。该环节主要包括专业建设质量标准、教学各环节质量标准和管理运行环节质量标准。专业建设质量标准主要依据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制定,包括各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与规格、师资队伍建设、教学条件、课程建设、教材建设、质量管理等方面质量标准;教学各环节质量标准包括课程设计、理论与实践教学、作业练习、辅导答疑、毕业论文(设计)、教学评价等环节质量标准,管理运行环节标准包括各单位职能、岗位职责、工作流程、规章制度制修订及执行等方面质量标准。

3.监测评估环节

监测评估是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重点环节,是对各单位、部门在教育教学及管理中落实学校目标情况进行督导、检查和评估。该环节主要通过院系教学工作评估、专业评估及认证、学位审核、课程评价、教材评价、学生评教、师生接待日、领导干部听课、督导专家听课、同行听课、教学检查、学生信息员工作、教学状态数据采集、教学经费审计、规章制度检查等系列措施促进教育教学及管理水平提升。

4.信息反馈环节

信息反馈是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重要节点,是将监测评估环节收集的信息和结果,准确、全面、快速地反馈到相关部门、单位,重大教学质量问题提交学校教学质量保障工作委员会,为其做出正确决策提供可靠依据。信息反馈环节的呈现形式主要有召开教学质量信息反馈会,研究解决质量问题;发布教学质量工作报告,向社会公布学校育人工作情况,向相关部门、单位传达口头或书面反馈通知,告知相关问题,印发教育质量简报,通报存在的共性问题或评价结果,开展学情、校情等专题调查,形成并发布调查报告;建立信息反馈系统平台,高效发布反馈信息等。

5.质量改进环节

质量改进是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目的,是提升教学质量的最后一公里。该环节提出,各部门、单位要改变以往重管理布置、轻监督总结,重问题发现、轻改进落实的状况,对于涉及整改的部门、单位,要在规定时间内作出整改实施方案,明确整改路线、时间、责任人信息,整改完毕应及时向教学质量保障工作委员会或相关部门单位汇报整改情况。同时,相关整改落实工作要保持跟踪督导,保证教学质量的持续改进与提高。

(三)质量保障模式的运行机制

1.目标考核机制

为确保学校总体目标实现,对学校各单位,实行基于职责基础上的目标考核机制。每年终由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估中心牵头组织,对职能部处、教辅及教学单位的党建工作、业务工作等完成情况进行定性定量测评,对考核不合格的部门、单位给予不同程度和形式的惩罚。各职能部门、教辅单位及教学单位根据部门特点制定考核细则,加强师生员工岗位考核,在全校营造人人干事、人人干好事、人人主动干事的工作局面。

2.教学督导机制

学校成立校、院(部)两级教学督导队伍和学生教学信息员队伍,对学校的整体教学状况进行调查、研究和反馈,检查、指导和监督全校教学工作的各个环节,定期召开教学督导工作和信息员工作会议,对学校人才培养目标、规格,教师队伍水平,教学资源及利用,教师教学基本文件,理论和实践教学,毕业论文(设计),考风考纪,命题试卷,教研活动,学生教育管理、教学运行、教学场所设施设备等方面进行督查指导,反馈问题,提出改进建议。

3.教学评估机制

建立健全以学校自我评估为基础,以院校评估、专业认证及评估和教学基本状态数据常态监测为主要内容,用人单位、学校、学生和社会多元评价相结合的教学评估体系;开展院系教学工作评估、专业认证及评估、课程评估、教材评价,建立每两年一轮的院(部)教学工作评估机制,将院(部)教学建设、教学改革、教学管理等作为教学评估指标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评估结果作为学校对院(部)教学工作年度目标考核和经费投入、招生计划等教学资源分配的重要依据;积极参加本科教育质量外部评估,包括审核评估、专业认证以及专业评估。

4.经费审计机制

该机制的措施包括:积极发挥经费审计功能和作用,每年由审计处牵头组织对各职能部门、教辅及教学单位进行经费审计,对学校年度预算执行情况和财务决算以及校内各单位、各部门资金的管理和使用情况进行审计,对学校各类有形和无形资产的管理及使用效益情况进行审计监督,形成审计工作报告,责成问题部门、单位限期整改,问题严重的交由上级机关或相关司法部门处理,有效发挥办学经费的最大作用和效益。

5.执纪问责机制

该机制的措施包括:积极发挥监察处的功能和作用,每年由监察处牵头组织检查各部门、单位贯彻执行国家法律、法规、政策和学校决议、决定、规章制度的情况,检查监察各部门、单位贯彻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以及领导干部廉洁自律有关规定的情况,进行定期或不定期执法监察或专项检查,并依法保护监察对象行使职权,形成检监察工作报告,按照相关规定对问题部门、单位开展谈话提醒、约谈函询,问题严重的交由上级机关或司法部门处理,营造风清气正的立德树人氛围。

四、结束语

任何一种新生事物的产生和发展都需要一定的条件并接受实践检验。“三个五”教学质量保障模式同样需要在日后的实践中不断改进、丰富和优化。我们认为,该模式跳出了以往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多按照目标系统、质量标准系统、信息收集系统、信息反馈系统、改进系统等来设计子系统,[16]而是将教育部的审核项目上升为子系统,将质量目标、质量标准、质量检测、信息反馈、质量改进作为质量管理环节,另外在教学督导、教学评估机制等普遍做法基础上,又增加或强化了目标考核、经费审计、执纪问责等更为严格的工作机制。 因此,这种模式的设计,既契合了国家狠抓本科教育工作的精神, 又跳出了以往为了保障而保障的固有思维,更符合质量管理的程序。

 

本文系河北省应用技术大学研究会 2018年度立项课题“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研究”(JY2018105); 衡水学院 2018 年高层次人才科研启动基金项目“地方应用型高校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模式与动力研究”(2018017)的部分成果。

 

参考文献

[1][9]龙跃君,章兢,杨健康等.发展性教学质量保障模式及其实践[J]中国大学教学,2005,(5):37-38.

[2]张振宇.高校发展性教学质量保障模式研究[D].长沙:湖南大学高等教育学硕士论文,2006:7-8.

[3]周云峰.高校闭合型教学质量监控与保障系统模式构建[J]中国大学教学,2007,(8):72-73.

[4]何啸峰,邬力祥,郭芳.独立学院教学质量保障模式创新与实践[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7,(1):57-58.

[5]邯郸学院审核评估自评报告[EB/OL]2018-04-10,

http://zljk.hdc.edu.cn/u/cms/zljk/201804/10105840sp1d.pdf.

[6]杜娟,管潇津,赵晓兵.保定学院“二三四五”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构建与实践 [J].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8,(29):102-104.

[7]我校召开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专家意见反馈会

[EB/OL].2018-09-14,http://www.lfsfxy.edu.cn/col/1387254539437/2018/09/14/1536932332193.html.

[8]孙菜详,胡秀荣,李进才等.我国部分高校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调查报告[J].评价与管理,2012,(3):1-9.

[10]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现代汉语词典[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8.

[11]教育部 国家发展改革委 财政部关于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指导意见[EB/OL].

2015-10-23)[2017-9-4]. htt p://www.moe.gov.cn/

srcsite/A03/moe_1892/moe_630/2011/t20151113_218942.html.

[12]刘振天.从水平评估到审核评估:我国高校教学评估理论认知及实践探索[J].中国大学教学,2018,(8):1-6.

[13]周三多,陈传明.管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0:20-28.

[14]张玉利.管理学管理学[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

2004:422-426.

[15]林涛.基于协同学理论的高校协同创新机理研究[J].

研究生教育研究,2013,(2):9-12.

[16]张勤,张小飞.我国高校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建设研究综述[J].四川文理学院学报,2016,(5):116-120.

作者简介

宋根壮:衡水学院副校长,教授

彭学君:衡水学院教育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估中心主任,教授

韩伏彬:衡水学院教育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估中心副主任,教授

编:053000

  

 

 Copyright© 2015 All Rights Reserved. 高校网站模板版权所有  京ICP备15000288 号